胎宽会影响齿比吗?为什么25mm和32mm感觉不一样

探讨不同胎宽如何影响实际轮径和齿比,解释公路车与山地车在骑行体验上的差异。

这个问题揭示了骑行感受中一个非常微妙但关键的区别:“机械齿比”与“体感齿比”。

答案是:胎宽不直接改变机械齿比,但会改变“最终传动比”和你的发力感受,所以骑起来感觉会很不一样。


1. 机械齿比 vs. 最终传动比

首先,我们要明确两个概念:

  • 机械齿比 (Mechanical Gear Ratio):这纯粹是牙盘齿数飞轮齿数之间的数学比例。例如,50T牙盘对11T飞轮,齿比就是 50 / 11 ≈ 4.54这个比例是固定不变的,无论你用什么轮胎。

  • 最终传动比 (Final Drive Ratio / Development):这是我们之前讨论过的“Development (齿比米)”概念,它计算的是你踩一圈,车子实际前进的距离。它的公式是:机械齿比 × 车轮周长

关键点来了:虽然只是从25mm换到32mm,但更宽的轮胎在充气后,其整体高度也会增加,从而导致车轮的总周长变大了

举例计算: 假设在一个700c的轮圈上:

  • 使用25mm轮胎,总周长可能是 2136mm
  • 换成32mm轮胎,总周长可能会增加到 2174mm

现在,我们看看在同一个档位(例如50/17T,齿比为2.94)下有什么区别:

  • 25mm轮胎2.94 × 2.136m = 6.28m (踩一圈前进6.28米)
  • 32mm轮胎2.94 × 2.174m = 6.39m (踩一圈前进6.39米)

结论:换上32mm轮胎后,在同一个档位下,你每踩一圈,车子会多前进11厘米。这相当于你的齿比被“偷偷”加重了一点点


2. 为什么25mm和32mm感觉如此不同?

你感觉到的差异,是上述“最终传动比”变化,以及更重要的“滚动阻力”和“舒适度”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
滚动阻力 (Rolling Resistance)

过去大家认为“越窄、胎压越高的轮胎滚得越快”,但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,在真实的、非完美的铺装路面上,这个观点是错误的

  • 25mm轮胎:需要打很高的胎压(例如90-100 PSI)。在不平整的路面上,它就像一个硬邦邦的球,遇到微小的颠簸会被向上弹起,造成垂直方向的能量损失,增加了滚阻。感觉上是“颠簸”和“路感清晰”。
  • 32mm轮胎:可以用更低的胎压(例如60-70 PSI)。它拥有更大的容气量,遇到颠簸时,轮胎自身会发生形变并吸收震动,而不是让整个车和人被弹起。这减少了垂直能量损失,因此在真实路面上的滚动阻力反而更低。感觉上是“顺滑”和“稳定”。

舒适度和发力感受

  • 25mm轮胎:路面传来的高频震动会持续冲击你的身体,导致肌肉更快疲劳。为了维持速度,你需要不断地对抗这些震动。
  • 32mm轮胎:极大地过滤了路面震动。你的骑行更稳定,身体更放松,核心力量可以更纯粹地用于踩踏输出,而不是稳住车身。这使得长时间维持功率输出变得主观上更轻松

总结

特性 25mm 轮胎 32mm 轮胎
机械齿比 不变 不变
最终传动比 略低(轮周长小) 略高(轮周长大,档位感觉稍重)
滚阻 (真实路面) 较高 较低(更顺滑)
舒适度 差,颠簸 ,滤震性强
主观感受 “硬”、“快”、“颠”、“路感清晰” “稳”、“顺”、“舒适”、“感觉更省力”

最终,你感觉到的“不一样”是一个复合体验

换上32mm轮胎后,虽然你的档位因为轮周长变大而客观上变重了一点点,但由于滚动阻力的降低和舒适度的极大提升,你的骑行效率和发力感受反而变得更好了,最终感觉“更轻松”、“更顺畅”。